时间:2024-10-04 20:20:56播放:574
  • 人工智能
  • 海利·乔·奥斯蒙 弗兰西丝·奥康纳 山姆·洛巴兹 杰克·托马斯

资深编剧出题测试AI,人类的“短板”恰恰让艺术和我们相遇 时长:08:00 来源:电影网 展开

资深编剧出题测试AI,人类的“短板”恰恰让艺术和我们相遇收起

时长:08:00建议WIFI下打开

1905电影网专稿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再度成为焦点,文化艺术界代表就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版权保护等问题建言献策。

如今,人工智能无疑是影视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AI导演”“AI编剧”“AI演员”的说法不再是天方夜谭,只要给准关键词,人工智能就能迅速生成《流浪地球3》的剧本大纲,还能模仿王家卫写台词。

一时间,AI写作直播课、故事营备受新人编剧追捧,平台和影视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推出AI创意写作岗位,研发影视剧本智能创作系统,并尝试开启人工智能辅助编剧影视剧。

种种事实引发人们思考:假以时日,人工智能会“抢”过编剧手中的笔,成为创作主力吗?它又将给影视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在3月16日的节目中,主持人李丹对话北京大学教授、编剧陈宇(代表作:《狙击手》《满江红》《坚如磐石》),从编剧视角探讨中国电影AI时代的相关话题。

AI比我更能写?业务层面引质疑!

节目现场,在北大开设编剧课程的陈宇特别向AI发起“编剧水平测试”。第一个测试是相对简单的课堂练习题,AI仅用时15秒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陈宇也对结果给出了自己的评价:首先,它就不是剧本。剧本要求很具体,例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包括每一件事演员的动作是什么。显然,AI更擅长于描述过程,一旦碰到很具体的行动,以及细节层面的设计,一般就无法胜任。

难度升级!请AI设计《坚如磐石》情节

第二个测试则难度升级,对《坚如磐石》剧本提纲中,有人来杀黎志田(于和伟 饰)的桥段进行转化。

结果显示,AI编写的“剧本”依然不能令“考官”陈宇感到满意。

陈宇:人类负责创意,人工智能不是负责创造,而是制造。AI给出的情节显然太过简单,现在看起来它是不会出现语言逻辑上的问题,但是在内容的逻辑上比较初级,很难做到写出有因果关系发展的持续推进的剧情,最终到达一个结果。在与AI讨论时,我们实际上是与语言模型交流,它仅是模拟人类思维逻辑的模型,其演算底层与人类存在本质区别。AI可以输出没有逻辑错误的文字,但内容往往较为泛泛。我们需要不断追问、具体化,而AI则倾向于概括,难以进行深入的逻辑性思考。因此,尽管AI具备强大的概括能力,但在需要具体设计和复杂思考方面仍显不足。

AI在编剧领域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李丹:不可否认,现阶段AI给出的剧本是比较初级的,但是AI的学习迭代能力是相当惊人的。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未来AI可能写出人人复诵《满江红》或者《坚如磐石》当中“小波知道”这般令人铭记的片段和台词吗?

陈宇:当然不行,但是我认为大概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AI会成为一个影视产业里非常重要的工具。毕竟AI更为客观、全面,它的计算是人类所无法比拟,但是一旦涉及到情感价值观,AI的能力就比较困难。它或许将成为一股强大力量,但艺术的核心并非追求实用,如挖煤般追求效率,而是触动人的心灵、灵魂和情绪。若AI无法在这一层面与我们形成有效互动和交流,便存在巨大问题。尽管AI未来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辅助,具备工具性意义,但它难以解决艺术最根本的问题。

李丹:是不是AI编剧更擅长生成一些简单的广告。比如说在看剧的时候,突然有广告的植入,这种故事性偏简单的广告AI可以编出?

陈宇:或许可以,但是广告不是艺术,AI编出的故事也并非艺术故事。要知道,故事不是艺术,它是艺术的材料,叙事才是艺术,目前的AI到不了叙事艺术的层面。

李丹:有哪些电影案例,能够更直接地反映编剧这一工种的不可代替的价值?

陈宇:我举个例子,像《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经典的片段。主人公跑到广播室里面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可有人在广播室外面咚咚咚砸门,要冲进来逮他。而主人公就安逸享受地坐在那里。如果从逻辑角度来讲,主人公做这件事有意义吗?肯定没意义,出来后会被关禁闭,因此我认为这个剧情AI是不会设计的。我们的短板,反而它恰恰是艺术和我们相遇的地方。

利用AI为影视产业服务,积极拥抱未来

李丹:所以我们说,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但是没有智能万万不能,只有人工加智能才能打开这个世界的千万种可能。在未来,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利用人工智能这项工具,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打造高质量的作品?

陈宇:影视生产包括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特效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条。在这条链条中,人工智能的影响从终端开始,逐步向前替代人类的工作。在影视特效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后期制作和剪辑环节,人工智能也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能力。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甚至开始涉足拍摄环节。然而,在编剧和策划等更为前端和创意性的环节中,人工智能的替代作用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这些环节涉及到更为复杂和综合的人类思考,如情感表达、价值观判断等,需要更多的创意和灵感。虽然AI可以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来分析和预测观众喜好和市场趋势,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意和思考能力。

陈宇: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是一个从终端到起点的逐步替代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中的优势和局限,推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李丹:所以大家都很好奇,说未来我们的人机协同的这种新格局,包括我们的创作模式会是怎样?

陈宇:提问题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最重要的一个职业可能是AI的提问师。它能够很好地提问,问出很有效的很有意思的结果出来,有一些公司也在尝试在做这个事儿。第二个,越接近于综合性的思考策划,对于AI来讲是越难的,越具体越容易被替代。

李丹:所以未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陈宇:虽然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谈论AI,但人类实际上还没有准备好应对它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以版权问题为例,AI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这些信息很多都是有版权的。然而,由于AI的创作过程复杂且难以追溯,我们很难确定AI的某个创作是否侵犯了某个作品的版权。我们可能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版权界定和保护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版权交易、约束和管理机制。我们现在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迷茫和接受的状态,需要时间来适应和思考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

陈宇:无论是科技的变化,还是社会的变化,你只能接受,否则你就被淘汰。AI它能够淘汰一些平庸的创作,倒逼创作者进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契机。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历史并未久远,具备着某种转向和拥抱新技术的本能。我们中国电影人更应该抓住机遇,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抱着积极的态度拥抱新世界的大门,让AI赋能中国电影发展。

文/ 小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